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课程方案设计

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课程方案设计

硕士生课程:

授课方式:组长负责制,每门课3-5名授课老师组成,不超过5人。每门课的建设周期为一年,授课前要举行一次专家论证会。

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,学分在40左右。

基本原则:确保每位学生每学期的课程量不超过5门,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,培育精品课程,杜绝水课。鼓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。强化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,不搞噱头,倡导一种朴实厚重的人才培养风格。

研究院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学科交叉,在全校遴选优秀师资为学生授课。

争取让人大的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国的样板。


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(3学分)

基础课(学生必修):

《区域国别学理论》

《区域国别学方法》


专业课(学生限选3门):

《欧洲研究》

《欧亚研究》

《亚太研究》

《美国研究》


第二批重点建设课程(3学分)

《全球与区域治理》

《中国与世界》

《世界文明史》(由历史学院牵头组织授课,目前拟定王大庆教授)

《世界经济史》(由经济学院牵头组织授课,目前拟定王孝松教授)

《世界政治史》(由国关学院牵头组织授课)


其它选修课程建设(2学分):

《中东研究》

《拉美研究》

《非洲研究》


语言类课程:

英语学生:选修4个英语学分。

非通用语种学生:选修8个外语学分。


       博士生课程:

大量推出1学分的前沿课程,老师主讲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和课题。讲授4-6周。学生任选。

比如:《博士论文设计》、《全球移民政治》、《人工智能与战争》、《东亚工业化》、《印度种姓制度》、《美国产业政策》、《欧盟的困境》、《斯拉夫主义的流变》、《美国大选》、《大英帝国史》、《地理与政治》等等,以尽可能体现老师的研究个性和前沿。

 

研究院大力鼓励和完善本科保研和硕博连读的制度,硕士二年级结束时申请博士项目,形成2+3的培养格局。

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2/3通过保研方式录取。

 

尽快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学阅读书目。